行政區劃
發布時間:
清以前,縣域農村設10鄉24里,城區設6街12坊;另將全縣劃分為40個都。民國21年(1932),全縣設6個區,198個鄉。二十四年(1935),全縣設40個聯保,426個保,4412個甲。二十六年(1937),全縣設22個鄉。三十一年(1942),全縣劃為5個區,1個鎮,13個鄉185個保,1867個甲。三十二年(1943),全縣劃分1個指導區和懷玉、屏峰、大葉3個行政區,下轄30個鄉、1個鎮,319個保,3259個甲。三十三年(1944),全縣設3個指導區,下轄30個鄉(鎮)。三十四年(1945),全縣設1鎮20鄉。三十五年(1945),設1鎮21鄉。三十六年(1947),設6個區。
1949年5月,玉山解放后,全縣設9個區,農村8個區轄21個鄉294個保2966個甲;城關區轄8個街道。1950年,廢保甲,設行政村,城關區轄8個街道,農村8個區轄100個鄉295個行政村。1951年,縣城設1個鎮(冰溪鎮),轄8個街道25個村;農村設10個區,轄113個鄉295個行政村。1952年5月,浙江省江山縣官溪鄉的內村、外村、后山、中店4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和南塢鄉的大桑園、周家墩、黃坳3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合計1800戶,劃歸玉山縣管轄。1953年,全縣設12個區,下轄1個鎮115個鄉。1956年,全縣農村設2個區,60個鄉;縣城設鎮,轄7個街道。1959年,全縣設22個公社,5個場(圃),1個農業技術推廣所。1962年,重新設區,區下轄公社。1964年撤區,全縣設城鎮、臨湖、妼姆、下塘、橫街、三湖、六都、華村、群力、八都、官溪、下鎮、巖瑞、四股橋、雙明、紫湖、南沖、童坊、樟村等20個公社和懷玉山、種豬、桑果牧、白云寺種兔、十七都良種、十里山棉種等6個場,以及森林苗圃、七一水庫、王宅水庫,共計341個大隊,3744個生產隊。1966年,八都、南沖人民公社改為國營采育林場;良種、桑果、種豬場合并為國營玉山縣農場,白云寺種兔場劃歸古城人民公社管轄。1968年,全縣區劃調整為城鎮、三紅(原六都、華村、群力)、八一(原八都、官溪)、下鎮、紅旗(原古城、巖瑞)、東風(原雙明、四股橋)、紫湖、南山、樟村(含童坊)、躍進(原臨湖)、新建(原妼姆、下塘)、衛東(原橫街)、三忠(原三湖)等13個公社、3個場、2個水庫管理局。1973年,全縣設15個公社、3個場、2個水庫管理局、1個農科所。1975年,恢復下塘、童坊、華村、群力公社。1981年,從城鎮公社和縣良種場、桑果場劃出小徐、縣后山、蓮塘、許家、周溪、白石、東津、關山橋、田畈、包溪等10大隊,建立林崗公社;改城鎮公社為城關鎮(次年改稱冰溪鎮);從七一水庫管理局和紫湖、雙明公社劃出棠梨山、石城、張源、陶家山、羅家、東坑、西坑、茗塢等8個大隊,建立少華公社。1982年,全縣共設公社、場、庫、所30個。是年,從懷玉山墾殖場劃出游擊分場,建立游擊綜合墾殖場;將桑果牧場和白云寺墾殖場合并建立大壟墾殖場。1983年,改公社為鄉,全縣設1鎮23鄉,原懷玉山場的廣平大隊劃入樟村鄉。1984年8月,古城鄉更名為白云鄉,三湖鄉更名為文成鄉,八都鄉更名為仙巖鄉。1992年7月,撤銷仙巖鄉、下鎮鄉、巖瑞鄉、白云鄉、臨湖鄉、雙明鄉、樟村鄉、橫街鄉,設立仙巖鎮、下鎮鎮、巖瑞鎮、白云鎮、臨湖鎮、雙明鎮、樟村鎮、橫街鎮。1994年3月,撤銷文成鄉、紫湖鄉,設立文成鎮、紫湖鎮。1996年3月,撤銷妼姆鄉,設立妼姆鎮;三清鄉劃歸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轄。1996年12月,將林崗鄉的縣后山、許家、蓮塘、小徐、下徐等5個行政村和東津橋村的西津村民小組,文成鎮的文成、金交、后壟三個行政村,六都鄉的殿口行政村成建制劃歸冰溪鎮管轄。1997年3月,妼姆鎮更名為必姆鎮。2001年11月,撤銷群力鄉,劃入六都鄉;撤銷官溪鄉,劃入仙巖鎮;撤銷林崗鄉,劃入巖瑞鎮;撤銷少華鄉,劃入雙明鎮;撤銷童坊鄉、懷玉山鄉,設立懷玉鄉;撤銷良種場、大壟墾殖場,劃入巖瑞鎮。2006年1月,撤銷華村鄉,劃入六都鄉;撤銷白云鎮,劃入巖瑞鎮。2006年9月,紫湖鎮的八仙洞、雙溪口,南山鄉的楓林、中村、柴門、中關以及懷玉山鄉的三畝等7個行政村,成建制劃歸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轄。2018年6月,撤銷冰溪鎮,設立冰溪街道辦事處,將橫街鎮洋巖、王村畈2個行政村劃入冰溪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文成鎮,設立文成街道辦事處,將橫街鎮侖溪、六村2個行政村劃入文成街道辦事處管轄。2018年9月,撤銷楓林辦事處,設立楓林鎮。
至2024年,全縣國土面積1732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全縣轄冰溪、文成2個街道和巖瑞、下鎮、臨湖、橫街、必姆、樟村、仙巖、雙明、紫湖、楓林鎮等10個鎮以及六都、四股橋、南山、下塘、懷玉、三清等6個鄉,共18個鄉級政區和七一水庫、王宅水庫2個管理局,其中楓林鎮、三清鄉、紫湖鎮的雙溪口村和八仙洞村由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代管。下轄48個社區、195個村。

贛公網安備361123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