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發布時間:
春秋戰國時,境地先后屬吳、越、楚地。秦時,境內金沙溪以東屬會稽郡太末縣,金沙溪以西屬九江郡余汗縣。漢獻帝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縣東境置新安縣,東部屬新安縣。建安十五年(210),析余汗東境置葛陽縣,西境屬葛陽。建安二十二年(217),析新安縣東境置定陽縣,東境屬定陽。三國時,為吳國領地。西晉元年(266),分會稽西部設東陽郡,隸吳州,東境屬之。太康元年(280),新安縣更名為信安縣,東境分屬信安、定陽兩縣。南朝(陳)天嘉三年(562),東境隨信安、定陽兩縣改隸金華郡。隋初,郡改為州,定陽縣并入信安縣,東境屬信安縣,隸婺州。開皇十二年(592),葛陽縣更名為弋陽縣,西境屬弋陽縣。
唐(周)證圣年(695),分衢州的須江(今江山市)、常山和饒州的弋陽三縣之地置玉山縣,以境內有懷玉山而得名,隸江南道衢州。天寶元年(742),衢州改稱信安郡,隨隸信安郡。乾元元年(758)置信州,隨屬信州,隸江南東道,同年,須江縣南鄉鎮頭墟至下鎮墟劃歸玉山縣管轄。宋建炎四年(1130),隸江南路信州;紹興元年(1131),隸江南東路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隸江浙行中書省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信州路改稱廣信府,隨屬廣信府,仍隸江浙行中書省。明洪武四年(1371),隨廣信府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屬江西省廣信府。民國元年(1912)冬,直隸江西省;三年(1914),隸江西省豫章道;十五年(1926),廢道,直隸江西省;二十年(1931),隸江西省第九行政區;二十一年(1932)隸江西省第六行政區。
1949年5月5日,玉山縣解放,隸贛東北行政區;同年9月,隸上饒專區。1952年5月,浙江省江山縣官溪鄉的內村、外村、后山、中店等4個村37個自然村和南塢鄉的大桑園、周家墩、黃坳等3個村28個自然村,劃歸玉山縣管轄。1971年,隸上饒地區;1978年7月,隸上饒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10月,隸上饒市,至今未變。

贛公網安備361123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