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建設陽光、透明、開放、服務型政府的號召,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工作水平,增強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玉山縣城市管理局于9月19日舉辦了2025年政府開放日活動。

副局長洪劍主持活動并強調,垃圾分類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舉措,需全社會共同參與。
活動現場,城管局講解員首先向大家闡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垃圾分類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其背后蘊含著深遠的意義。

從環境保護層面來看,通過分類回收,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塑料、紙張等被重新利用,極大地減少了填埋和焚燒的垃圾量,進而有效降低了對土壤、水和大氣環境的污染。

從資源節約角度出發,垃圾分類使得許多可回收材料得以再利用,比如廢紙可轉化為新紙、廢塑料轉化為新塑料等。此外,廣泛開展的垃圾分類行動還能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破壞。
而要讓這些資源真正發揮價值,關鍵就在于落實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這一核心目標。
減量化是垃圾分類價值實現的前提,其核心是通過源頭控制,減少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的總量,從根本上降低后續處理壓力與資源浪費。這一目標的落實,需聚焦生產與消費兩大關鍵環節。
資源化是垃圾分類的核心目標,旨在通過技術與管理手段,將可回收物轉化為再生資源,重新回歸生產與生活循環,實現“變廢為寶”。這一目標的落地,依賴于完善的回收利用體系與技術支撐。
無害化是垃圾分類的底線要求,主要針對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與其他垃圾,通過科學處理方式,避免其對土壤、水源、空氣等環境要素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分類處理設施的建設與規范運營。

隨后,講解員介紹玉山縣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時,目前玉山縣在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配備558套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實現了100%的覆蓋,為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提供了硬件保障。全縣現有的15個示范小區,正積極投身于垃圾分類的實踐中。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設置垃圾分類引導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等,小區居民逐步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推動了源頭減量工作的順利實行。在宣傳方式上,要多元化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結合線下活動,如街頭宣講、走進單位、社區講座、學校主題宣傳活動、入小區和商鋪宣傳,形成線上線下協同宣傳的良好態勢。

在宣傳推廣方面,玉山縣同樣成果豐碩。截止2025年9月,累計組織大型戶外宣傳活動120余場。活動現場通過設置趣味互動游戲、知識問答等環節,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將分類知識送到群眾身邊。
同時,城管局深入重點區域,走進40家單位、22所學校,實現了從社會到校園的知識普及覆蓋,讓垃圾分類理念在不同群體中生根發芽。在社區層面,城管局精準發力,不僅完成了19個社區的全面進駐,更將宣傳觸角延伸至140個居民小區。

通過“敲門入戶”的精細化服務,完成9000余次入戶宣傳,直接覆蓋32094名居民,發放33000余份宣傳冊和20000余份宣傳禮物。真正做到了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為后續分類工作的推進筑牢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會后,宣傳隊伍即刻轉場戶外,在廣場垃圾分類互動體驗區。現場通過精心設計的“垃圾分類卡片配對”“實景垃圾模擬投放”等系列趣味游戲,成功吸引了過往市民駐足參與。
工作人員在各游戲區旁設置咨詢臺,不僅向參與市民和過往群眾免費發放圖文并茂的《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還結合手冊內容與現場案例。同時,為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宣傳團隊為完成互動游戲的市民準備了定制雨傘、印有垃圾分類標語的保溫杯、環保購物袋等實用紀念品。整個活動現場氛圍輕松愉悅,市民們在游戲互動與交流咨詢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實用技巧,有效提升了主動分類的意識和能力。

此次玉山縣城市管理局2025年政府開放日活動,通過知識講解、成果展示和交流互動等環節,讓更多市民深入了解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和玉山縣的工作進展,增強了公眾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積極性。


玉山縣城市管理局將以此次活動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政務公開,不斷探索創新垃圾分類宣傳和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為建設綠色、美麗、宜居的玉山而不懈努力。

贛公網安備361123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