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玉山縣多措并舉,著力提升群眾看病就醫體驗感
發布時間:
今年以來,玉山縣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痛點堵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改善服務環境,優化服務流程,拓展服務內涵,在原有便民利民基礎上,推出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打造“一站式服務”、開展中醫夜間門診等新舉措,不斷提高群眾看病就醫的體驗感和滿意度。
打通信息壁壘,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減少重復排隊檢查,節省群眾就醫時間和費用,縣中醫院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對接改造,于9月16日起與符合室間質評的七家醫療機構(上饒市人民醫院、上饒市中心醫院、上饒市婦幼保健院、上饒市立醫院、廣信區人民醫院、廣豐區人民醫院、玉山縣中醫院)之間實現線下紙質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并于10月底成功接入上饒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實現全市納入互認體系的不同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在醫療保障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縣三家公立醫院之間檢驗結果線下互認共享,19家衛生院執行“下級認上級”原則,實現48項檢驗項目線下互認,避免患者不必要的重復檢查,降低群眾就醫費用,不斷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優化服務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務
黃家駟醫院(玉山縣人民醫院)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創造舒適、便捷、貼心的就診環境。將財務服務、醫保咨詢、慢病申請、工傷外傷審核、醫保報銷、評殘登記、便民服務等涉及多個部門的業務進行有效整合,打造“一站式服務”新模式。提檔升級后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多種業務“一次辦結”,以患者需求為導向,讓就醫群眾就近能辦、少跑快辦。此外,每個科室的病區均配置自助服務機,患者可通過自助機進行掛號、充值、繳費。在住院病區護士站即可完成住院登記、出院醫保報銷和在線結算,解決了患者及其家屬上下樓跑、窗口排隊等問題,輕輕松松就能完成入院出院各項手續,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中醫夜間門診,滿足特需群體需求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就診,滿足廣大患者看病需求,讓眾多忙碌的上班族、學生族能夠得到優質醫療服務,縣中醫院開啟中醫康復理療夜間門診,開展熱敏灸治療頸肩部僵硬疼痛、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退行性膝關節病等脊柱與關節病變。通過小兒推拿、熱敏灸等治療手段,治療小兒脾胃功能差引起的疳積、厭食、消瘦、腹瀉、發育遲緩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小兒感冒、發熱、咳嗽等肺系疾病。通過針刺、熱敏灸、煉臍灸等綜合治療手段,調理人體亞健康狀態,達到“治未病”的效果。自今年9月16日開診以來,夜間門診已為300余人次提供診療服務。

智慧醫療賦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在就近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和維護群眾身體健康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縣全力推進基層人工智能輔助智慧醫療系統(以下簡稱智醫系統)建設項目,連續兩年將其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借助智醫系統內的AI輔助診斷技術,提升村醫診療水平,讓“小病不出村”變成現實,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2024年1月初,全縣19家衛生院、349所村衛生室全部上線,整合醫保“村村通”,讓群眾在家門口更有“醫”靠。在智醫系統的協助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精準診斷能力、診療規范得到了有效提高,村醫“查急病、管慢病、診小病”,較好地滿足了基層群眾就近就醫的需要。據統計,基層醫生累計使用AI輔診362.21萬人次,服務門診患者24.38萬人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玉山縣將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檢查檢驗結果調閱共享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出院記錄共享,探索互聯網醫院建設,延伸特需護理服務,積極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實現村衛生室醫保結算,在有條件的地方支持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等便民利民措施,著力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和滿意度,為打造“兩區一堡”建設現代化美好玉山、加快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玉山篇章提供健康保障。
贛公網安備361123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