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商貿物豐價穩 彰顯消費新活力
發布時間:
2024年,我縣積極提升城鄉農貿市場環境,改善農村消費場所條件,農村商貿流通彰顯新活力。同樣在縣城,冰溪文化村、七里街等夜經濟區業態持續完善,“一河兩岸”夜經濟圈加快構建。全力釋放城鄉消費潛能,成功舉辦“十一煥新季”“燈火玉山”等活動20余場,全年帶動消費超10億元。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5.6%,入選2024年江西家居下鄉試點縣。

春節期間,我縣各地農貿市場呈現出物豐價穩、銷售火熱的繁榮景象。記者走訪了多個鄉村集鎮,親眼見證了這片土地上商貿的繁榮與生機。

橫街集鎮農貿市場格外熱鬧。攤位一個連著一個,吃的、穿的、喝的、玩的物品整齊排列,趕集、采購年貨的村民紛紛駐足詢問。攤主們熱情地介紹著自家商品品質、價格,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今年的茅楂干特別大,我買點回家燉肉吃,肯定香得很!”一位中年婦女邊挑選茅楂邊和攤主聊著家常。攤主笑得合不攏嘴,忙著稱重、收錢,還不忘遞上一句溫馨的話語:“您拿好,慢走啊!”

走進雙明鎮,只見街頭巷尾早已披上“紅妝”。每逢圩日,商賈云集,場面熱鬧非凡。鎮中心農貿市場及周邊街道上人頭攢動,叫賣聲、歡笑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年貨、土特產琳瑯滿目,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清晨7時,攤主們正忙著將新鮮的蔬菜、水果、臘肉、山貨擺上貨架,趕早的村民則挎著竹籃、推著小車穿梭其間。“市場里裝了頂棚,還劃了專門的攤位區,下雨天也不怕淋濕,買賣都方便多了!”在農貿市場經營了十余年的攤主李大姐笑著告訴記者。

市集的繁榮也帶動了周邊業態。沿街的餐飲店、小吃攤生意火爆,本地村民自制的米焦、油煎粿供不應求。“一天能賣500多個油煎粿,比平時多賺三倍!”攤主劉大爺樂得合不攏嘴。
“趕集買的不僅是年貨,更是一份鄉情。”從上海返鄉過年的周先生提著大包小包感慨,“今年發現家鄉路寬了、市場規范了,連付錢都可以掃碼了,真是大變樣!”帶著孩子挑選農特產的居民陳女士則表示:“以前過年買菜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一站式購齊,還能讓孩子認識不少農特產,特別有意義。”

仙巖集鎮的索面和米焦是當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在索面攤位前,村民們排起了長隊,等待著購買這細如絲線的傳統面食,臉上充滿了期待與好奇。“這索面真好吃,又細又滑,口感真好,我經常來買!”一位大爺夸贊著。攤主笑著回應:“那是當然,我們家的索面可是純手工制作,用料講究,味道自然差不了!”大爺滿意地點點頭,買了二十斤索面帶回家。
一陣誘人的米焦香氣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攤位前過往的行人駐足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一位年輕婦女一邊觀摩米焦制作,一邊告訴師傅要什么材料搭配。“‘五格’米焦,買這么多?”記者疑問。她笑著告訴記者,弟弟、弟媳還有舅舅一家都喜歡吃米焦。舅舅讓他拜年不用買其他的東西,多帶點米焦這個特產就行。

我縣進一步加快推進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在巖瑞、樟村等鄉鎮集市上,一場場別開生面的送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活動火熱進行,這是我縣為了促進農村消費、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特意組織的活動。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各種家電產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冰箱、洗衣機、電視等應有盡有。些家電產品不僅外觀時尚、功能齊全,而且價格實惠,吸引了當地村民紛紛前來觀看和購買。

村民姚智山告訴記者:“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很好,我搶到了消費券,買了一臺冰箱。原本是2000多塊錢的冰箱,我花了1700多塊錢就買到手,這個政策真不錯。”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們不斷創新促銷方案、促銷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實惠的消費選擇。”縣商務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等活動,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實惠和便利,也為家電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紅火的集市,涌動的年味,交織成玉山縣鄉鎮農貿繁榮發展的生動圖景。從硬件升級到家電下鄉,從群眾笑臉到數據增長,以商貿活水澆灌群眾幸福生活,讓傳統年俗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贛公網安備361123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