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湖鎮2018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18-00057 | 主題分類 | 工作計劃 | 發布機構 | 紫湖鎮 |
| 發布日期 | 2018-07-01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工作計劃 |
紫湖鎮2018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201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起始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紫湖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之年,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應對發展挑戰,搶抓發展新機遇,爭創發展新優勢,保持發展加速度,實現發展新目標。
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縣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美麗紫湖、創造美好生活”總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必勝的信心、精準的舉措、務實的作風,把紫湖打造成綠色生態、宜居宜游的風情小鎮。
今年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財政總收入達到3500萬元;農民年平均純收入達到13370元;引進投資5000萬以上工業企業4家以上,其中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家;規上企業增加2家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億元以上。
根據以上工作的思路,2018年下半年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著力工業項目建設,持續注入發展動力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項目的對接與服務,促進正在洽談的浙江義烏客商投資的生產襪子縫頭機和襪子定型機的機械制造企業和浙江金華客商投資的生產摩托車頭盔制造企業盡快落戶。促進已落戶的江西晨浩精密模具、江西久慣機械有限公司盡快開工建設,已建設的江西萬信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盡快投產。
(二)著力推進項目建設,提升集鎮品位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繼續實行領導包片的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全力推進秀美鄉村、楓葉大橋、紫湖中橋重建、紫湖鎮文化活動場所、建設村光伏電站、大葉、土城農民集中建房區、戲臺坂集中建房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程村村村部新建工程、懷玉山墾區紫湖小區建設工程、紫湖鎮文化活動場所新建工程、程村小學周轉房、衛生院職工宿舍樓新建工程等一批項目建設。完成程村、土城、倉坂共1200畝高標準農田工作。
(三) 著力精準幫扶,打贏脫貧攻堅戰
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戶及非貧困戶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豐富精準扶貧工作宣傳氛圍,利用座談會、培訓會、標語、微信等載體,宣傳扶貧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切實解決“三率一度”不高的問題。
進一步深化十大脫貧攻堅工程,對貧困村和貧困戶落實十大幫扶措施,增強造血功能,通過合作社+貧困村的模式,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讓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等多種形式加入合作社,依托紅茶龍頭企業及種植、養殖合作社,將全鎮貧困戶納入其中。結合實際發展特色產業,重點培育綠茶、粉絲、筍干等產業,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脫貧帶動能力,綜合運用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措施,多點發力,提質增效。
進一步深化精準脫貧機制。完善扶貧攻堅考核機制,強化第一書記和幫扶隊員管理和考核,抓好扶貧干部業務培訓和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同時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對未能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的村實施“一票否決”。聚焦脫貧摘帽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完成今年貧困戶73戶235人順利脫貧。
(四)著力加快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立足打造綠色食品、生態旅游、養生保健“三張牌”,在鞏固油茶、茶葉、毛竹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建立“土專家”“田秀才”創業支撐平臺,同時發展家具、紅茶、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家具產業解決群眾就業600余人,重點扶持元盛產業,進一步擴展規模,優化產業升級,發展500畝功能農業富硒茶,提升茶業品質和競爭力。
做精做優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以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為目標,將紫湖的山水田園有機結合,打造旅游目的地。做好集鎮和楓葉兩個旅游規劃,鼓勵發展民宿經濟,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做好集鎮和楓葉、程村兩個村點旅游規劃,著力構建“山上游、山下住”的發展格局,重點修繕林氏宗飼等一批獨特閩南古建筑,同時將紫湖的山水田園有機結合,打造旅游目的地。
(五)著力嚴抓社會管理,構建平安和諧社會
秉承“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指導思想,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建設工作責任制。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切實為社會大局穩定“保駕護航”;堅持矛盾糾紛定期排查、領導接訪包案、通報考核、依法處置“四項機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六)著力改善社會民生,促進社會事業全面協調進步
加大《上饒市農村居民住房管理條例》宣傳力度,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建新拆舊宅基地管理政策,堅持以“一戶一宅、公平公正、黨委領導、群眾參與、村民自治”為原則,完善村民事務理事會制度,以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序退出為突破口,依法依規公平公正扎實做好宅改工作。
低保和綠色殯葬改革工作。進一步推進農村低保治理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努力做到應退盡退,應納盡納,確保9月中旬前全面完成。進一步推進綠色殯葬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棺木回收,公墓建設工作,為啟動“零點行動”提供保障。
秀美鄉村建設。完善“七改三網”(“七改”指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塘、改溝,“三網”指電力、廣電、電信網絡的完善)基礎設施,特別是把“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年內完成30個秀美鄉村點建設,完成1114戶廁所改革,積極配合三清山三管委做好迎接三清山地質公園擴園工作,實現村莊干干凈凈、和諧宜居。
村集體經濟建設。探索建立“服務創收、產業帶動、土地流轉、資源整合”四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每個村至少發展1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鼓勵土地流轉,規?;N植,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引進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的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中,發展特色經濟。消滅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
鄉風文明建設。充分挖掘“閩南文化”蘊含的優秀品德、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以“黨支部+理事會”的模式,黨員帶頭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帶頭移風易俗,帶頭倡導文明新風,在綠色殯葬改革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村組中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紅黑榜、身邊好人、好婆媳、最美保潔員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年底開展身邊好人好事評比活動,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培育孝悌和睦文明家風,倡導婚喪嫁娶時代新風,健全鎮村兩級文化場所建設。
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推進衛計、文化、武裝、工會、婦女、共青團、老干部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促進群眾幸福指數再上新臺階。
(七)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能
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以“馬上認真辦”為抓手,扎實開展“清風護航”活動,優化鎮域發展環境,重點整治基層黨員干部中“怕、慢、假、庸、散”等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有效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切實解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形成雷厲風行、政令暢通的執行體系,切實提高執行力和落實力。
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管“三公”經費。繼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壓縮行政費用,嚴格一般性支出,將更多資金用于公共服務領域,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牢記使命、自警自律,不越“紅線”,不破“底線”、不觸“高壓線”,以優良的政風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