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創新“E呼即辦”運行機制的建議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 | 發布機構 | ||
| 發布日期 | 2025-04-23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建議提案辦理 |
提案
標題:如何進一步創新“E呼即辦”運行機制的建議提案人:周玉娟
聯系電話:15070377950
通訊地址:XXX
提案理由
(基本情況)
近年來,“E呼即辦”已經成為群眾反映問題、解決訴求的第一選擇,這是我縣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打造服務型人民滿意政府上取得的巨大進步。然而,隨著平臺的廣泛應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也逐漸浮現。
(主要問題)
一是訴求機制不優化。“E呼即辦”操作簡單、反映低門檻,零成本,無效投訴泛濫;平臺面對不合理訴求,缺乏明確、高效的甄別機制,導致費時費力群眾滿意率不高;甚至一些不合理的訴求也被受理和解決,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增加基層負擔。
二是跨部門協同機制不健全。涉及多部門的疑難工單易出現責任推諉扯皮現象,缺乏統一的調度與閉環督辦機制。部分基層單位響應能力不足,導致問題解決停留在“表面答復”。
三是數據價值挖掘不充分。大量民生訴求數據尚未形成系統化分析,難以為政策制定提供精準職稱。風險預警和趨勢判斷功能確實,被動響應多,主動治理少。
(意見建議)
一是構建智能響應體系。推進“E呼即辦”平臺技術升級,引入AI智能客服,實現7*24小時自動應答,通過語義分析精準分類訴求,引導群眾正確合理使用平臺;同時,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的法律培訓,提升其識別和處置“越界”訴求工單的能力。
二是強化協同治理體系。建立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由縣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統籌,建立“首接負責+聯席會商”制度,明確復雜問題牽頭單位,杜絕推諉;同時推行“接訴即辦”與“未訴先辦”結合機制,對高頻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引入第三方督查與媒體監督,定期公開典型案例辦理情況,倒逼責任落實。
三是建立“辦理結果雙評價”機制。對“E呼即辦”平臺加強宣傳推廣,提升公眾參與效能,引導群眾進行客觀公正評價。群眾在平臺上的訴求行為進行被記錄被評價,對于合理、真實反映問題且配合處理的群眾給予一定的信用加分,可享受優先處理等便利;對于惡意投訴、反復提出不合理訴求的群眾,降低其信用等級,限制其短期內使用平臺的頻率,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責任;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職能單位和訴求人分別評分,結果納入部門績效考核。
四是健全長效保障機制。建立健全 “E 呼即辦” 工作的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將 “E 呼即辦” 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進行問責。同時,推動地方立法,明確12345熱線的法律地位,數據使用規范及隱私保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