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落戶玉山縣規劃館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5-68191 | 主題分類 | 工作計劃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文成街道 |
| 發布日期 | 2025-05-06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工作計劃 |
近日,由中華硯文化聯合會專家委員、中華硯雕師、全國硯雕作品金獎獲得者、玉山縣政協委員廖芝軍先生雕刻創作的目前全國最大的羅紋硯——《大美玉山》硯,被玉山縣規劃館收藏,陳列于規劃館大廳,供市民和各地游客參觀鑒賞。

《大美玉山》硯陳列于規劃館大廳顯眼位置,總長200厘米、寬100厘米、厚8厘米,重量約1.2噸,采用玉山縣特有的羅紋石精心雕琢而成。該硯以玉山縣“打造創新開放東大門、建設現代化美好玉山”的發展理念為創作主題,通過大寫意的雕刻手法,將玉山的自然風光、人文底蘊以及城市發展的蓬勃生機展現得淋漓盡致。硯臺上的紋理細膩,如同水波蕩漾,與雕刻的精美圖案相互映襯,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創作者的匠心獨運。“自從2014年成立雕刻家協會以后,協會所有的雕刻藝人,都想創作一副玉山的大硯。”中華硯雕師羅紋硯技藝非遺傳承人廖芝軍表示,“集思廣益后,我們以江西東大門、大美玉山為理念,創作了這幅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方羅紋硯,既傳承了玉山的非遺文化,也讓更多人了解玉山的羅紋硯。”

硯額正中,雕刻唐代大詩人戴叔倫(約732--約789)《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中的名句“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硯額左邊為國家5A級景區三清山;硯右邊的古塔,為玉山縣城西郊“文成塔”;硯臺右側草木蔥蘢、小橋流水;硯下邊雕刻著具有玉山地標性的古樓建筑群;硯右下則為大面積墨海。
廖芝軍介紹,這方硯臺匯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時間,之所以能完美地容納下這么多雕刻元素,與羅紋硯的選材密不可分。廖芝軍說:“我們自從選料開始,花費了3年時間。因為我們要選取老坑的就是淺水以下的石料,精選叫細羅紋,接著反復構思,然后根據玉山的史料和玉山的人文、圖片來進行創作。”
自羅紋硯展出以來,不少市民在參觀后都贊不絕口,規劃展示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大美玉山》硯為規劃展示館帶來了人氣,也增添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市民劉望看到后贊不絕口:“親眼看到這么精美的作品,真的是太震撼了,這不僅是一件硯臺,更是一件藝術品,現場體驗比書本上的知識更生動,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強了自己的文化歸屬感。”玉山縣規劃展示館工作人員王青美也表示,“自羅紋硯展出以來,前來參觀的市民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周末和節假日,人流量比往常增長了近一倍。大家在欣賞羅紋硯的同時,也會向我們詢問關于羅紋硯的歷史和制作工藝等問題,我們都會耐心解答。這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為宣傳玉山的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玉山羅紋硯制作技藝于2013年4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大型羅紋硯在規劃展示館的展出,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近距離欣賞非遺技藝的機會,也進一步提升了羅紋硯的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羅紋硯作為文化的符號,能成為城市文化的亮點,促進市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互動,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特別對青少年而言,能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的自豪感。”廖芝軍最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