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四股橋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4-61747 | 主題分類 | 政策文件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四股橋鄉 |
| 發布日期 | 2024-11-04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政策文件 |
各村委會,各相關部門:
《四股橋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已經鄉黨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現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抓好貫徹落實。
四股橋鄉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2日
四股橋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
各村委會,各相關部門:
為加快優化四股橋鄉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積極穩妥有序做好四股橋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根據《玉山縣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玉府辦字〔2024〕24號)文件精神,并結合本鄉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任務
按照“利于學生成長、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根據30人以下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生源情況并征求村(居)和群眾意見,對群眾關切的交通、用餐等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積極穩妥推進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
二、工作目標
2024年8月前,10人以下鄉村小規模學校全面優化到位,30人以下鄉村小規模學校基本優化到位。
三、組織領導
為做好本鄉優化小規模學校網點工作,特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任組長,分管教育、宣傳、信訪等鄉黨委(政府)領導及公安派出所所長為副組長,成員由中心小學、民政所、自然資源所、村(居)等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周文慧兼任辦公室主任,中心小學黨組織書記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制訂、工作調度等工作。
四、小規模學校基本情況
截止2024年春季,全鄉1-30人以下小規模學校共4所(其中10人以下的3所),具體情況如下:
(一)四股橋鄉潭頭村小學。距離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在校生16人,教職工4人(其中臨聘人員1人);學校占地面積2855平方米,建筑面積1393平方米;圖書4267冊、計算機1臺、班班通設備6套、音體美器材248件、門衛室設備1套、廚房設備1套。
(二)四股橋鄉山塘村小學。距離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在校生9人,教職工4人(其中臨聘人員1人);學校占地面積2768平方米,建筑面積1384平方米;圖書4000冊、計算機1臺、班班通設備3套、音體美器材5件、門衛室設備1套。
(三)四股橋鄉丁村村小學。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在校生6人,教職工3人(其中臨聘人員1人);學校占地面積1951平方米,建筑面積1027平方米;計算機1臺、班班通設備4套、音體美器材3件、門衛室設備1套、廚房設備1套。
(四)四股橋鄉樟木村小學。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在校生8人,教職工4人;學校占地面積1803平方米,建筑面積477平方米;圖書300冊、計算機2臺、班班通設備4套、門衛室設備1套、廚房設備1套。
五、學生分流方案
根據各學校實際,制定“一校一案”,接收學校要做好學生接收、安置工作,并根據學生需要負責提供午餐、午休等服務。
(一)四股橋鄉潭頭村小學現有1、2年級10名學生并入四股橋小學就讀。
(二)四股橋鄉山塘村小學現有1、2年級5名學生并入四股橋小學就讀。
(三)四股橋鄉丁村村小學現有1年級2名學生并入四股橋小學就讀。
(四)四股橋鄉樟木村小學現有1、2年級4名學生并入四股橋小學就讀。
六、閑置校舍、教學設備等利用建議
閑置校舍處置應遵循“依法處置、教育優先、合理利用”原則,教學儀器設備應遵循“物隨生流、合理調配、集中使用”原則,根據縣域教育發展實際,著眼長遠,科學規劃閑置校園校舍綜合利用。處置建議須報縣人民政府同意后組織實施。
七、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群眾意見提出解決方案,如臨聘教師安置、交通保障、改善中心校寄宿條件等。
八、實施步驟
(一)調查摸底階段(2024年3月)。鄉鄉人民政府和中心小學聯合對小規模學校全面摸底,在詳細了解教學點條件、交通路況、學生家庭等情況后,初步形成各鄉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的實施方案。含停辦教學點在籍學生、在編教師、臨聘人員分流安置方案、閑置資源利用建議等。
(二)充分論證階段(2024年4至5月)。根據調查摸底情況,進行充分論證。一是舉行聽證會。由鄉鄉人民政府、縣教體局就鄉鄉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方案舉行聽證會,廣泛聽取意見,保障群眾充分參與并監督決策過程。聽證會應由學生家長、學校師生、村民自治組織、有關專家等方面代表參加,根據聽證會意見,完善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的實施方案。二是進行公示。實施方案報縣教體局匯總后并經縣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在縣人民政府和教育等部門網站上向社會公示。三是按程序報批。公示期滿后,報市人民政府審核,審核通過后按程序上報省教育廳審批。
(三)組織實施階段(2024年8月)。按照充分論證后確定的方案組織開展優化資源配置實施工作,重點是各類保障要素要在開學前全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