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縣農業農村局2024年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4-56347 | 主題分類 | 工作計劃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農業農村局 |
| 發布日期 | 2024-06-17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工作計劃 |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發〔2024〕1號)精神,提早謀劃2024年“三農”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玉山縣農業農村局2024年工作計劃。
1.千方百計穩定糧油生產
目標任務:完成上級下達的早稻、中稻、晚稻、大豆、旱糧、油菜面積及產量任務,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0.63萬畝(含三清山風景區中稻0.18萬畝),糧食總產20萬噸以上,完成油菜種植15萬畝以上。
工作措施:一是簽訂糧食生產責任狀,落實種植田塊、種植主體,明確任務、職責,強化核實。二是整合資金,提高種糧補貼,及時落實各項涉糧補貼。三是及時推薦抗性強、高產、優質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品種。四是加快育秧中心建設進度。11個早稻種植3000畝以上的鄉鎮(街道)至少有1個育秧中心,保障生產用秧需求,實現早稻工廠化育秧6萬畝以上。五是下達油菜種植任務文件,及時推薦抗性強、高產、優質油菜品種,落實種植田塊、種植主體,明確種植任務、職責,強化核實,并落實好油菜相關補貼。六是完成年度下達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庫、堤防、山塘、水渠)項目,保障雙季稻正常生產用水需求,確保不誤農時。
2.落實防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
目標任務:健全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強化銜接資金項目持續“造血”功能,做強、做大、做實幫扶產業。
工作措施:一是抓好“三類人員”識別納入工作,做到應納盡納,對“三類人員”按照風險類別、發展能力、現實需求等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好針對性幫扶措施和各項優惠幫扶政策。二是抓好“三保障”加飲水安全政策落實,建立臺賬清單,逐村逐戶逐人落實跟蹤監測。三是重點抓好2024年度產業銜接資金項目實施,通過數據統計、實地核查、下督辦函等方式督促銜接資金項目實施,做到產業項目建設進度快、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規范、項目檔案完整、聯農帶農效果明顯、收益分紅到位。
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目標任務:①統籌抓好2023、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其中2023年度1.7萬畝(新增1萬畝、改造提升0.7萬畝建設),2024年度1.88萬畝(新建6300畝、改造提升1.25萬畝),到2030年永久基本農田建成率達90%。②原則上新建成高標農田面積的90%以上實行土地流轉,對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③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防止“非農化”,統籌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確保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36.02萬畝耕地保護目標和31.8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減少。
工作措施:一是采取以鄉鎮(街道)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主體的實施模式,探索以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為建設主體的試點工作。二是壓實管護責任,實行鄉鎮(街道)負總則、村為主體的管護模式,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鄉鎮(街道)加強巡查,杜絕已建高標準農田“非農化”“非糧化”、拋荒撂荒等情況。三是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監督中標單位確保物資按技術要求實施落地,落實嚴格管控措施,實行三級巡查制度,明確鄉鎮(街道)、村、組責任人,縣農業農村局對各鄉鎮(街道)不定期開展巡查,對管控不力的鄉鎮下達督辦函,并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四是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抓好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整改,探索實施“田長制”,建立耕地保護管理長效機制。
4.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目標任務:全年每個鄉鎮(街道)新增簽約農業投資項目2個以上,招商引資實際進資達到簽約投資總額的50%。各鄉鎮(街道)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新增涉農市場主體7家以上,涉農稅收100萬元以上。新建或技改擴建農產品加工生產線1條以上,新增“二品一標”1家以上。當地特色農產品入駐六大主流電商(淘寶、天貓、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或入駐三大高端商超(盒馬鮮生、華潤ole、山姆)、或入駐榜單餐飲(米其林、黑珍珠)或建設1個直采基地(盒馬村、天貓基地、京東基地、抖音基地)新增其中任何1項。
工作措施:一是各鄉鎮(街道)加大外出農業招商引資宣傳力度,每半年3次以上,每月統計上報。二是各鄉鎮(街道)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企業加工、銷售、冷鏈物流和在外從事農產品電商工作進行全面摸底、及時上報,建立農產品電商發展“三庫”(企業庫、網品庫、人才庫)。三是對各鄉鎮(街道)當年新增1家銷售額超億元龍頭企業或加工型龍頭企業,新增贛鄱正品的企業或獲得“圳品”認證的企業1家以上,或農產品單品銷售超5000萬元或新增電商“爆品”的農產品1個以上列入年度考核加分。
5.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目標任務:完成上級下達設施蔬菜當年新增面積、改造提升老舊設施蔬菜大棚面積任務;推廣輪作模式,確保已建成農業設施大棚,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
工作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技術服務,及時撥付上級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做好設施蔬菜技術指導,全面提升設施蔬菜種植水平。二是強化考核督導、不定期開展新建設施大棚面積實地抽核工作,對進度落后、弄虛作假的進行問責。三是各鄉鎮(街道)與設施大棚主體簽訂種植糧食作物承諾書,建立種植臺賬,開展定期核查,并做好大棚種植糧食植物技術指導。
6.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目標任務:完成“三房”、違章建筑、亂搭亂建等拆除或整治;強化“五定包干”長效管護機制落實;建立常態化的村莊衛生保潔機制;完成“四融一共”和美鄉村村點建設任務。
工作措施:一是強化鄉村建設管理,做到先規劃、后建設,確保建設品質。二是持續開展“五拆五清”專項整治行動。三是組織開展春節、夏季、秋冬季清潔行動。四是廣泛宣傳發動,開展“最美村莊”、“清潔家庭”、“美麗庭院”創建評選活動。五是強化督查考核,健全評估方案和結果獎懲運用機制。
7.推進農村戶廁摸排整改
目標任務:抓好農村問題戶廁的摸排整改,完成不能使用和不能全年使用問題廁所整改銷號,衛生廁所普及率75%以上;培育一批改廁技術隊伍,每個村(居)至少有一名改廁明白人,持續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提升。
工作措施:一是對照全省農村戶廁管理系統,督導各地校準核驗問題戶廁摸排整改數據。二是舉辦多種形式改廁故事宣傳宣講活動,開展各鄉鎮(街道)交流學習現場推進會。三是強化督導檢查,對新改建農村廁所質量逐個復核。四是加強農村新建房屋衛生廁所規范建設監督指導,杜絕新增問題廁所現象。
8.抓好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
目標任務:全縣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小(二)型以上水庫達到Ⅲ類以上水質。不發生嚴重養殖污染事件,確保不造成重大與論影響。
工作措施:一是加強對畜禽養殖場污染情況監督巡查。充分發揮鄉鎮村網格化管理作用,加強畜禽養殖場污染情況日常監督、實地核查,對發現糞污處理設施不配套、管護不到位,甚至違法直排、偷排等問題,及時予以制止。情況嚴重的,已造成污染事實、短期內難以整改到位或有信訪投訴等重大問題的,第一時間書面移交生態環境部門依法作出處理。二是對新建、擴建各類畜禽養殖場的申報和審批工作嚴格把關,巡查發現未經批準擅自建設的,由屬地鄉鎮及時制止;對禁養區內新建、改建(標準化改造除外)、擴建畜禽養殖場,享受過欄舍拆除補貼又死灰復燃的,依法依規予以拆除打擊。三是根據水產養殖“三區”規劃,持續開展水庫水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全縣144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庫全部收回承包權,實行自然水體“人放天養”。四是推動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
9.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目標任務:確保到2024年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3%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65%以上。落實好禁捕退捕工作,確保完成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無漁船、無漁具、無漁民、無捕撈生產“四清”“四無”目標任務。
工作措施:一是加強化肥污染宣傳,引導農戶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擴種綠肥、土壤深(松)耕、酸化治理和水肥一體化應用等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措施,強化農作物化肥利用率。二是建立綠色防控農藥減量增效推廣示范點,輻射帶動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新技術的應用,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重大病蟲應急防控,提升農藥利用率,并抓好農藥瓶、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三是落實禁捕退捕工作,壓實屬地責任,宣傳禁漁有關政策及法律法規,開展河道巡查活動,規范水域垂釣管理,依法打擊非法捕撈和破壞水生生態環境行為。
10.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
目標任務:全縣農村宅基地審批監管制度機制、管理機構隊伍、縣鄉綜合執法體系基本健全,宅基地規范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工作措施:一是各鄉鎮(街道)成立工作專班,專班專職人員3人以上,密切配合行業部門協同推進宅改工作。二是建立宅基地審批指導制度,各鄉鎮(街道)建立一個窗口對外、多部門內部聯動運行的農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聯審聯辦制度,做到審批程序規范、資料齊全。三是強化宅基地監管執法機構隊伍建設,定期深入鄉村執法、指導,建立建房動態巡查機制,做到有記錄、日志、臺賬。四是強化日常工作管理,各鄉鎮(街道)每月25之前定期向農業農村宅改辦報備審批資料,按時完成填報省、市、縣下發的宅改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