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縣開展“冬春救助?情暖贛鄱”專項救助行動,讓流浪乞討人員安全溫暖過冬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4-62522 | 主題分類 | 政務動態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民政局 |
| 發布日期 | 2024-11-29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政務動態 |
為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等各類臨時遇困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玉山縣積極開展“冬春救助 情暖贛鄱”專項救助行動。
一是做好應急預案,制定“冬春救助 情暖贛鄱”專項救助行動方案,成立冬春救助工作專班,各鄉鎮(街道)及時召開“冬春救助 情暖贛鄱”專項救助行動動員部署會,明確鄉鎮(街道)臨時救助點、村社區咨詢點工作職責和責任。
二是積極通過微信公眾號、倡議書等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提出倡議,宣傳冬春救助措施,幫助人民群眾和流浪、乞討人員及時知悉求助渠道。如在街頭發現務工不著、受家暴婦女兒童、被偷被騙等各類臨時遇困人員, 可及時撥打110、12345或24小時救助熱線0793-2135713+救助管理提供線索,或引導、護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如在街頭發現疑似流浪乞討的智障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采取保護性原則,及時撥打110或0793-2135713求助電話,將其護送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如發現在街頭發現疑似流浪乞討精神障礙患者,危重病人,可及時撥打120將其送醫療機構接受救治和診斷,并告知救助管理站。
三是增加冬春救助物資儲備,提高反應能力。備足棉衣、棉被、棉鞋、方便面、礦泉水、面包等保暖物資和生活用品,確保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等各類臨時遇困人員有飯吃、有衣穿,有被蓋、讓其在寒冬中感受到黨和政府溫暖、社會關愛。
四是健全聯席會議機制。建立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納入綜治(平安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內容,每年召集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召開一次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聯席會議,遇有重要情況及時召開,幫助救助管理站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全面推進救助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五是建立街面巡查機制。加強氣象信息預警,天網入站協調、實現應急管理、天網巡查與救助管理信息有效連接。強化巡查勸導救助力度,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加強街面巡查。堅持站內溫馨救助和街面主動巡查救助相結合,每天堅持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上街巡查,在特殊寒冷天氣0℃以下等時間節點,每天早、中、晚開展不少于3次的街面巡查,組織人員重點對交通要道、車站、農貿市場、公園、廣場、夜市、商業鬧市區、橋梁涵洞、學校機關等流浪人員易露宿區域和場所進行地毯式巡查,切實做到對流浪乞討人員實施快速救助。積極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到站接受救助,采取反復勸導、天網入站重點監控等方式,扎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避免出現露宿街頭、凍、餓死、傷等事件。
六是建立主動發現工作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由村(社區)實行報告制度。將救助鏈條拉長, 救助覆蓋面擴大,咨詢引導點覆蓋到縣城20個社區、10個村、3個合作社,臨時救助點延伸至2個街道、9個鎮、5個鄉。明確各鄉鎮(街道)民政辦負責人為救助管理網格聯絡員,村社區書記兼任救助管理網格信息員,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組織微網格員、社工、志愿者等社區工作人員、以走街串巷的方式,對本轄區內流浪乞討人員集中開展“地毯式”摸排工作,切實摸清救助對象數量和情況,主動做好發現報告、引導護送和應急救助服務。
七是強化宣傳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鎮(街道)村(社)區臨時救助點、咨詢引導點負責人積極通過微信公眾號、社區服務中心(站)、便民信息服務公示欄、 宣傳欄、福利彩票站點、快遞點、短信等多種形式,張貼救助引導卡、公布求助電話。在菜市場、廣場、公園等場所周邊店鋪向廣大市民發放倡議書,廣泛發動和鼓勵本轄區環衛工人、公交出租司機、快遞點送貨員、彩票點售票員、夜間安保人員等熱心群眾和志愿者提供流浪乞討人員求助線索,做到發現一例、報告一例、救助一例,確保了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得到有效救助。
八是實施24小時服務接待制。對自愿來站求助人員、群眾電話、12345+救助管理,E呼即辦、智慧城管、天網巡查等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做到熱情對待,快速響應,迅速處置。強化規范管理,不斷完善高拍儀、電腦、視頻、記錄儀等技防設備和辦公設備并保證正常運行,保全人像、指紋等信息準確錄入系統,確保檔案資料保存完整無缺。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和值班巡查制度,強化站內安全責任意識,全面排查機構消防安全漏洞,維護機構正常工作秩序,杜絕各類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