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1-02572 | 主題分類 | 工作計劃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工信局 |
| 發布日期 | 2021-02-07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工作計劃 |
?
今年以來,我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決策部署,牢牢樹立工業優先的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根本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主攻工業、決戰園區”戰略,以高新區為主平臺,聚焦三大主導產業延伸本地鏈條,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搶時間、保進度、強弱項、補缺口,全力對沖疫情影響,努力實現全年工業經濟發展目標。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堅持思想統領,履行黨建責任,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一是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打牢干部隊伍政治基礎。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持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持續抓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精神學習,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為黨員干部集中購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制度面對面》、《民法典》等理論書籍共計50冊,積極運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提升黨員干部學習熱情,切實引導黨員干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為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打牢了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是履行黨建設工作責任,推進基層“三化”建設達標。按照《玉山縣推進基層黨建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工作方案》精神要求,落實黨建工作目標責任管理,推進原國有改制企業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扎實推進“黨建+幸福小區”共建和黨組成員掛點聯系基層黨組織活動。
三是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風清氣正的單位形象。推進“廉潔玉山”建設,持續開展“一清單一報告兩檔案”工作,堅決落實巡視巡察整改任務。
(二)多措并舉落實“六保六穩”政策,助力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突出“重點”,全力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制定出臺了工業企業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和助力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若干政策措施,想方設法為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排憂解難。截止3月底,我縣規上工業企業就100%復工復產,進入二季度,隨著全縣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由負轉正。
二是破解“難點”,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積極入企宣傳《玉山縣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30條政策措施》、《玉山縣關于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7條政策措施》等惠企政策。認真開展重點防控物資調度,為酷斯特等4家口罩生產企業,3家防護用品生產企業,1家消毒液生產企業,協調解決疫情期間生產備案問題。每周進行生產原料、銷售情況調度,并匯總上報。積極幫助疫情防控物資重點骨干企業解決原材料及產品的運輸困難,為企業向當地工信部門發出調度函。并幫助他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認真落實省工信廳與江西銀行、中國銀行推出的金融惠企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與相關銀行對接,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融資難題。據統計,在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上報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101家,需融資金額合計36.7億元。
三是打通“堵點”,著力暢通重點行業產業鏈。開展“開拓市場萬里行”活動。對235家規上企業進行了需求情況排查,幫助企業培育營銷隊伍,建立電商平臺大對接,多渠道為企業銷售助力。把上菱電梯,眾光照明納入了全市工業品優先采購目錄范圍。開展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按照“一名縣領導、一個牽頭部門(責任人)、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建立11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其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實行“雙鏈長制”,精準幫扶主導產業補鏈強鏈、集群發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產品庫存問題,采取強鏈、鑄鏈、補鏈等措施,延伸產業鏈供應鏈。開展“百支專班助百企”活動,逐企解決的工作要求,幫助企業與銀行和財園信貸通等部門銜接,盡早盡快解決資金問題。根據祥華防爆科技、眾光照明受市場需求不足影響,幫助企業通過開拓市縣內采掘企業市場和振興農村項目,打通產品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三)全面抓好運行監測,工業經濟運行總體穩好。實施動態監測企業經營狀況,及時掌握企業生產變化,發現問題認真解決。前三季度,各項經濟持續向好。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77億元,同比增長3.7%,全市排名第3;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73.9億元(上報數),同比增長8.8%,增幅全市排名第6;1-9月全縣工業用電量完成7541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0.73%,總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10;1-9月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7億元,同比增長7.6%,全市排名第8(其中技改投資13.02億元占比22.18%)。全縣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家(艾辰醫療、酷斯特醫療、源美家居、尤尼菲克科技、萬業箱包、崇卓科技、前望智能、星偉體育)全市排名第5;前期我們再次摸排了26家擬新增工業規上企業,預計全年新增工業規上企業30家目標可以完成。我縣工業總體發展較好,由于總量較大及疫情影響,與2019年同期相比,工業增加值(增速第3持平),其他指標增幅有所下降,如工業用電量(增速第7降為第10)、工業固投(增速第3降為第8)等,特別是工業固投中的技改投資要求占比35%,我縣目前差距較大。我們正在加緊調度,力爭完成全年工業各項工作目標。
(四)持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重點產業發展核心地位凸顯。全面啟動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深入實施“1+2+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效益不斷增加。1-9月份,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兩大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96億元,同比增長2.75%,占規上工業比重21.9%;新材料產業(含有色金屬、新型建材、紡織服裝)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4.4億元,同比增長11.81%,占規上工業比重56.52%。家具、食品、化工等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五)大力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進程。
一是貫徹落實“項目為王”理念,大力實施“5020”工程。全年重點推進紅馬鋼結鉤、光電產業基地、中房金然、萬景眾創城、電子信息產業園、緯科新材料、玉山南方水泥等7個“5020”項目建設。全市第二次集中開竣工活動中,我縣集中開(竣)工項目43個,涉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總投資113.72億元,其中開工項目27個(“5020”項目1個),總投資68.18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44.54億元,利稅4.21億元;竣工項目16個(“5020”項目1個),總投資45.54億元,達產達標后可實現銷售收入76.55億元,利稅4.17億元。第三次集中開(竣)工我縣9個項目,總投資10.72億元,其中開工4個,總投資7.04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7.1億元,利稅0.44億元;竣工項目5個,總投資3.68億元,達產達標后可實現銷售收入5.75億元,利稅0.15億元。
二是抓好高新區主陣地建設。深入實施創新強園、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兩型三化”管理提標提檔、開發區三年倍增等四項行動。加快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賦予高新區更多的管理權限,充分利用好“2號章”,逐步實現“園區事、園區辦”。高新區2020年上半年在全省9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排名第31位,剔除19個國家級開發區,排位12名。
三是抓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共推進66個工業重點項目,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竣工、竣工項目抓投產”原則,實行項目服務五人行,完善實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1+6”系列工作推進機制,切實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賬率和項目開竣工率,推進項目快建設、快投產。
(五)加大工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工業技術創新與兩化深度融合發展。
一是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020年已申報上菱電梯、華麗豐科技、比利孚軸承、聚美高分子、海泰精工、派力德等15家參加省級評選;2020年列入省級新產品試制有5個:眾光照明科技公司2個,三清活性炭公司1個,紅睿馬鋼管公司1個,宏偉軸承1個。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已經通過省級工業企業技術中心1家(三清活性炭),已經申報市級工業企業技術中心2家(華麗豐科技、上菱電梯)。
二是大力推進“企業上云”工作。根據《江西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上饒市政府《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文件要求,按照市工信局任務布置,專門出臺《企業上云工作方案》,并得到了省工信廳和市工信局的關心支持,被省工信廳列入“企業免費上云”試點縣。截至目前,全縣“上云企業”達374家,超額完成市里年初下達我縣企業上云任務,同時采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法,確保完成深度上云企業335家以上。
三是加強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持續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以工業企業管理生產、服務信息化等板塊為依托,持續培育省市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引導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診斷、對標、貫標,全力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預計新增示范標桿企業2家;新增省市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2家,啟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1家。
(六)不斷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和質量,推進工業企業健康發展。
一是幫助工業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推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工作。1-9月,我縣共技改備案14個技改項目總投資32.89億元(其中固投29.61億元)。備案數雖低于上年同期17個,但高于去年總投資20.58億元(其中固投13.70億元)的水平。企業提質增效促進轉型升級對沖疫情影響的作用加強,特別是南方水泥優化升級8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總投資20.1億元,將有力推動我縣建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切實履行工業制造安全專業委員會工作職責。我局在復工復產審核中,嚴格按照企業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否準備到位,嚴格考察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是否到位等措施,并要求做出安全生產承諾;同時,嚴把技改項目的安全生產準入關,積極開展工業制造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共指導工業企業排查出各類安全隱患825處,其中重大隱患65處,現已完成治理675處,其中重大隱患53處。
三是全面落實降成本優環境政策,降低企業發展成本,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深入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專項整治活動,繼續實行“百名干部進百企”掛點聯系制度,推進“清風護航再提升”活動,強化干部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著力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和質量。
二、存在的不足
2020年,全縣工業經濟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受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經營狀況堪憂。9月份當月產值負增長的企業有62家,1-9月累計產值負增長的企業有83家。部分小企業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下,由于自身資金、用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導致發展后勁不足。
二是產業低端、產業鏈短,亟待轉型升級。我縣工業三大主導產業中新材料產業(含有色金屬、新型建材、紡織服裝)占比57.26%,其中有色金屬更是獨占全縣規上企業比重達46.1%,而且都是產業層次較為低端的電解銅、再生鋁加工,缺乏附加值高的延伸加工,產業鏈短。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為LED燈具、手機屏玻璃加工,裝備制造產業還以軸承、鋼結構加工為主,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高大上”產品甚至配件,打造“十園一基地”形成產業鏈的任務還很艱巨。
三是產業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強。產品市場銷售分散,集中度偏低,主導產業、拳頭產品未能形成一定規模,優勢產品沒有占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主導產業缺乏核心企業群和產品群,產業間密切度低,配套不銜接,市場競爭優勢不突出。“小而散”企業數量多,形不成規模效應,大中型企業與小企業間缺乏專業化協作,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化、低檔化,企業效益不高。
?三、2021年工作計劃
工作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堅持主攻工業、決戰園區不動搖,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持續做大主導產業,以數字化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提升產業鏈水平為重點,加快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是推進“產業鏈鏈長制”走深走實。圍繞我縣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有色金屬、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8個重點產業鏈,建立完善產業鏈推進工作體系,實行“鏈長負責制”,由鏈長牽頭研究制定產業鏈鑄鏈補鏈強鏈擴鏈計劃,推動產業鏈發展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百名干部進百企”、“百支專班助百企”、“開拓市場萬里行”等服務專班的積極作用,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工作方式,建立產業鏈日常服務機制,帶頭幫助企業跑市場,支持企業走出去對接潛在客戶、目標市場。圍繞企業的需求進行服務,保障企業生產平穩運行。
二是大力推動項目建設。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按照“策劃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思路,強化對重點項目引進、投產、運營的調度和服務,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設、加快投產,盡快達產達效。縣高新區每年至少落地一個投資過20億元項目。組織好每季度一次的全縣工業項目集中開竣工和每年一次的工業竣工項目巡查活動。強化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調度,突出抓好“5020”項目掛點幫扶和“三百一重”項目建設調度。建立重點項目建設督查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大傳統產業技改力度,提升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和占比;認真謀劃一批強支撐、促升級、補短板、增后勁的重大工業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
三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度。督促企業重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加強重點企業運行月中調度、重點用電企業月中負荷調度,建立主導產業運行調度制度,強化監測預判預警,提高運行監測質量。進一步加強工業企業入統工作,完善企業入統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入統工作通報考核和全程跟蹤機制,建立規上企業退出預警機制;縣工信局會同統計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做好工業企業入統和數據上報工作,做到應報盡報、應統盡統,全面客觀反映我縣工業發展成效,著力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
四是引導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全面啟動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與分級管理工作。通過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畝均稅收、畝均主營業務收入、畝均固投、單位能耗營業收入、單位排放營業收入、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等指標將工業企業評價為A、B、C、D四類企業;按照“支持A檔企業引領發展、鼓勵B檔企業提升發展、限制C檔企業外延發展、倒逼D檔企業轉型提效或關閉淘汰”的原則,實行差別化的財政、金融、用水、用電、用地等政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五是加速產業集聚,培育壯大企業。全面實施裝備制造為首位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產業的“1+2+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力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主營收入實現100億元、50億元、250億元以上,食品、化工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加強產業集群調度,加快產業集群提質增效,促進產業集群爭先發展、做大做強。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分層分級遴選培育一批產業領航企業,打造一批10億級產業龍頭企業,重點支持5億級企業升級壯大。繼續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和企業“專業化發展提升”行動,新增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專業化小巨人企業和更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六是推進產業技術創新。積極推進重點骨干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引導企業開展評估診斷和對標、貫標工作,報批、培育一批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和示范區。以爭創省級、市級企業技術創新平臺為抓手,以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為重點,增強企業競爭力。積極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技術前瞻性的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大力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整合政策資源,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深入貫徹落實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組織申報省級創新型縣。
七是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步伐,圍繞開發區“三年倍增”計劃,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縣(市、區)工業園區跨越發展的意見》,提升園區管理提標提檔水平,推動玉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在全省開發區爭先創優考評中實現位置前移。全力推進衢饒示范區建設,打造工業新的增長極。
八是推進綠色安全發展。推動企業工廠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開展綠色改造,打造綠色示范園區、綠色示范工廠。在推動玉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成功申報省級綠色園區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一批企業申報省級綠色工廠、節水型企業。按“管行業管安全”的原則,切實抓好工礦企業安全生產,積極做好有色、冶金、建材、民用爆炸物品等行業的安全生產及全縣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工作。
九是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和質量。抓好《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和《江西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的宣傳和貫徹落實,依法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深入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專項整治活動,繼續實行“百名干部進百企”掛點聯系企業制度,繼續推行“工業日”制度,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可比浙江”的營商環境;積極參與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重點做好電力直接交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