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精品,三片三奸3在线观看,欧美日本国产欧美日本韩国99,欧美天天性影院,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色老综合老女人久久久,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网站,baoyu135精品国产尤物

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5-28       來源:      選擇閱讀字號:[ ]     

索引號 000000000-2020-00069 主題分類 發展規劃 發布機構 工信局
發布日期 2020-05-28 公開形式 網站 關 鍵 詞 發展規劃

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贛辦發〔2020〕4號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門、省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3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9〕24號)精神,進一步促進全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穩定和增強企業信心及預期,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二)主要目標

  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每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和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各1000、500、500、300家以上。(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住建廳)

  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每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推動建立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1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

  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每年培育新增“專精特新”、專業化“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各300、50、10家以上,孵化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

  雙創載體進一步完善。每年培育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文化創意園、大學生創業園、農業生態創業園、電商產業園等雙創載體1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二、重點任務

  (一)梯次培育提升行動

  1.促進“個轉企”。建立全省重點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企業培育庫,簡化登記手續,支持專利、商標、名稱等權益承續,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推進“小升規”。建立全省“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市場開拓。繼續實施“小升規”獎勵政策,增強企業入規動力。(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住建廳牽頭,省統計局、省稅務局配合)

  3.支持“規轉股”。支持擬上市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審批、土地房產變更、資產轉讓、稅費減免等問題,降低改制成本。(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牽頭,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稅務局、江西銀保監局配合)

  4.引導“股上市”。縱深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通過培訓輔導、政策激勵等措施,引導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財務管理,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江西證監局牽頭,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科技廳配合)

  (二)專業發展提升行動

  5.打造“專精特新”企業。聚焦“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方向,鼓勵中小企業持續專注核心業務,改善技術工藝裝備,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創新商業模式。(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6.打造專業化“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瞄準特定細分領域,搶占更高市場份額。通過榮譽認定、政策激勵等,培育國家級、省級專業化“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7.打造獨角獸、瞪羚企業。采取一企一策、掛點幫扶等方式,培育科技實力突出、創新能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的高成長型獨角獸、瞪羚企業。(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三)創業創新提升行動

  8.激勵各類人員創業。積極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贛創業,引導在外創業成功贛商返鄉創業。鼓勵科研技術人員、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按有關規定離崗創業。幫扶社會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責任單位:省人社廳)

  9.完善企業研發體系。鼓勵中小企業申報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提高中小企業承擔研發任務的比例。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培育創新團隊、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10.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設研發基金、共建實驗室、研發眾包等方式,獲取創新資源要素。建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推動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大型企業的大型科研儀器和實驗設施向中小企業開放。(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住建廳)

  11.營造創業創新氛圍。通過政府網站等發布創業創新扶持政策,開展各類創業創新大賽,宣傳創業創新先進典型,營造支持創業創新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四)改造升級提升行動

  12.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鼓勵中小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通過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改造,加快技術升級、裝備更新和產品迭代,實現結構優化,促進產業升級。(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13.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加強中小企業質量品牌管理培訓,完善質量品牌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指導社會中介組織及第三方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質量改進和品牌創建服務。(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14.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企業管理創新的示范引導,鼓勵企業引進和應用國內外先進管理體系和方法,創新管理制度和模式,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增強企業活力。(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五)服務體系提升行動

   15.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網絡化、精準化、特色化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技術創新、創業輔導、質量管理、人才培訓、管理咨詢、信息化應用等全方位服務。(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16.完善信用信息平臺功能。推進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依法依規歸集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等信息,及時發布中小企業政策法規、信用數據、辦事指南、項目信息等。(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17.加快創業創新載體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創客空間、科技孵化器等創業創新載體建設,鼓勵各類中介機構入駐服務,降低初創者成本,提升孵化成功率。(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18.推進人才培訓體系建設。依托省市創業大學、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開展企業家、領軍人才、上市集訓、專業技能等培訓輔導活動,打造高水平管理團隊,培訓高素質現代產業工人隊伍。(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

  (六)開放融合提升行動

  19.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圍繞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培育配套中小微企業,完善產業鏈,拓寬供應鏈,推進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0.鼓勵企業融合發展。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參與軍工科研院所、軍工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民參軍”企業項目進入省級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庫。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促進新經濟、新業態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責任單位: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21.推動企業集群式發展。依托優勢產業集群,開展產業鏈招商,實現補鏈惠企強產業。深入推進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加快建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配套、產業鏈完善、專業化協作體系完備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建廳)

  22.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廣交會、高交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博覽會等專業展會。支持我省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抱團走出去開展農業開發、工程承包等。(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建廳)

  三、保障措施

   (一)優化營商環境

  1.放寬市場準入。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對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打造公平、開放、透明、便捷的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不得對中小企業投資額外設置附加條件。(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擴大“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項比例,落實好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落實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制,環評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一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設、注銷等時限。深入開展“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專項行動,推進原產地簽證“屬地備案,全國通簽”。(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政務服務辦、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南昌海關)

  3.持續推進降成本優環境。抓好減稅降費系列政策落地,深入推進清理政府部門及所屬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進一步清理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壓縮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研究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降標或零收費政策。(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4.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發揮好企業精準幫扶APP、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作用。改進政策執行方式,在執行安全、環保等相關政策時,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以教育整改為主,不予行政處罰。(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工商聯、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二)加大財政支持

  5.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省財政在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梯次培育、技術改造、創業創新、培訓輔導等。各市、縣(市、區)財政要統籌安排相應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6.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積極發揮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加快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通過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帶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各市、縣(市、區)應推動設立本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7.落實政府采購扶持。在同等性價比條件下,加大對中小企業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各級政府依法及時公開政府采購信息,負有編制部門預算職責的部門,在滿足機構自身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應當預留本部門年度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微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型和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60%。對于非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項目,對小型和微型企業產品予以6%—10%的價格扣除,用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三)落實稅收優惠

  8.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至2021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我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50%的稅額幅度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9.落實增值稅減免政策。落實增值稅降稅率、擴大進項抵扣范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期末留抵退稅制度等改革政策。落實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稅收優惠政策,在規定期限內,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10.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規定期限內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規定期限內,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四)破解融資難題

  11.加大信貸投放。將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列入對商業銀行的考核內容,引導金融機構逐步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比例,督促降準機構將降準資金主要用于發放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用+信貸”模式,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督促商業銀行制定小微企業專項信貸計劃,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優先辦理單張票面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票據再貼現。鼓勵知識產權、出口信保保單、應收賬款等融資方式,推廣“科貸通”“映山紅助力貸”“小微快貸”“微企貸”等。(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江西銀保監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科技廳)

  12.降低融資成本。清理規范中小企業融資事項,減少融資過程附加費用,降低企業擔保費率、轉貸成本。清理貸款中間環節收費,對小微企業貸款不得收取除利息外的其他費用。鼓勵各市、縣(市、區)建立轉貸專項資金,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短期過橋還貸成本。〔責任單位:江西銀保監局、省金融監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13.提高融資效率。鼓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業務流程,適度下放信貸審批權限,整合業務辦理環節,推廣運用江西省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和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實施模板化運作、批量化審批、網絡化操作,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和便利度。(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江西銀保監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

  14.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大力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進行債券融資。鼓勵轄區內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依法依規參與企業并購重組及股權融資。(責任單位:省金融監管局、江西證監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15.支持擔保體系建設。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建立融資擔保風險分擔機制,對擴大融資擔保規模、降低融資擔保費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成效明顯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五)加強土地供給

  16.落實用地規劃。各級政府應當根據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安排必要的用地和設施,為中小企業獲得生產經營場所提供便利。〔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17.保障用地指標。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專業化“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等企業以及帶動輻射力強的龍頭企業,優先給予用地保障。將中小微企業雙創載體建設用地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18.盤活用地資源。鼓勵各地推進標準廠房建設,盤活閑置工業廠房、商業用房、企業庫房等,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生產經營場所。〔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六)強化人才支撐

  19.培育企業家隊伍。引導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完善企業家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業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提升企業家的戰略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專注實業、精于主業、勇于創新的企業家隊伍。(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住建廳、省教育廳、省工商聯)

  20.深化校企合作對接。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中小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技能培訓、實習實踐基地,定向培養技能人員。做好我省高校畢業生與用人企業信息收集發布和供求對接工作,鼓勵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1.支持人才引進培育。在創業資金、子女入學、住房提供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扶持,為中小企業引進高水平人才創造有利條件。改革創新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降低申報門檻,暢通申報渠道,擴大特色產業職稱評審。〔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配合〕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大統籌協調和服務力度,及時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重大問題。各市、縣(市、區)要加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建設,明確部門責任和分工,推動政策落實。〔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配合〕

  (二)加強統計監測。各級統計部門要加強中小企業的統計監測,完善中小企業統計調查、運行分析和定期發布制度,為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配合〕

  (三)開展評估檢查。將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工作納入全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開展中小企業執法檢查,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牽頭;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汪清县| 乐都县| 晋中市| 宁乡县| 霍林郭勒市| 公主岭市| 讷河市| 友谊县| 灌云县| 天峨县| 林口县| 台北市| 夹江县| 上林县| 北票市| 确山县| 淮阳县| 克东县| 海原县| 赣榆县| 云阳县| 武冈市| 虎林市| 千阳县| 柳林县| 新和县| 灵台县| 吴江市| 青铜峡市| 嘉鱼县| 苍溪县| 独山县| 托里县| 佳木斯市| 肥西县| 临沭县| 张家界市| 扬中市| 乐东| 绥江县| 长丰县| 沧州市| 青神县| 南昌县| 中超| 江陵县| 白朗县| 长乐市| 湄潭县| 农安县| 青阳县| 桃江县| 砚山县| 格尔木市| 石棉县| 台山市| 仁化县| 通江县| 海伦市| 文化| 岐山县| 广元市| 离岛区| 慈利县| 赤峰市| 扶沟县| 麻栗坡县| 吴忠市| 大兴区| 无锡市| 洛阳市| 同德县| 准格尔旗| 西青区| 芜湖县| 怀宁县| 方正县| 固安县| 横山县| 西昌市|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