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報告》解讀三 |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發布時間:
| 索引號 | 000000000/2021-02122 | 主題分類 | 財政預決算 | 發布機構 | 玉山縣下鎮鎮 |
| 發布日期 | 2021-02-07 | 公開形式 | 網站 | 關 鍵 詞 | 財政預決算 |
2020年,全省財政部門堅決落實“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聞令而動、敢打硬戰,以更大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有效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重點圍繞“四聚焦、四減少、四對沖”打出政策組合拳,跑出財政“加速度”。
聚焦創新及產業升級,連續七年大幅增加省級科技專項資金,2020年總量達到15.1億元,重點支持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全省科技支出193.9億元,增速連續九年超過同期財政支出增速,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2.9%,居全國前列。安排工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光伏、標準廠房建設等資金15.3億元,支持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
聚焦重大區域戰略,安排大南昌都市圈各項補助資金800億元;下達13.5億元支持贛江新區建設;統籌落實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資金達1300億元。
聚焦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33.5億元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整合87億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安排30億元支持2萬個村組開展新農村建設。
—— 四減少。即加強財政改革管理,深化“放管服”,提升治理能力,當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雷手,破障礙、排風險。
嚴格按既定計劃“減債務”,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嚴格專項債券項目合規性審核,2020年底全省限額內政府債務余額7149.1億元,控制在財政部核定限額之內,債務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國際通行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同時,持之以恒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嚴格落實化債方案,截至目前已超額完成全省年度化債任務。
積極為金融市場“減風險”,推進政府融資平臺整合,2020年底順利完成“各設區市整合為2至3家,各縣(市、區)整合后不得超過2家,鄉鎮不得保留融資平臺公司”整合目標。指導幫助中小銀行處置化解風險,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補充銀行資本金,穩定全省金融市場。
主動促地方政府“減負擔”,提請省委、省政府出臺過緊日子18條硬舉措,節省出來的資金優先用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下發進一步嚴格預算管理嚴肅財經紀律的通知,督促市縣不得違規攬稅收費,扎實做好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工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建立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扶貧資金、直達資金等財政監管“六平臺一中心”,加快支出進度,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效益,推動解決農民工欠薪等問題。
—— 四對沖。即改進財政宏觀調控,發揮財政政策引導效應,以“四個超千億”做好“四個對沖”。
惠企減負超千億元,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全年為企業減免稅收及降低社保繳費超1400億元,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增強獲得感,穩定市場預期。
債券發行超千億元,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充分抓住國家“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的窗口期,全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287.6億元,較2019年翻番,是全國第1個完成新增債券發行任務的省份,債券發行呈現發行快、倍數高、利率低、品種多、期限長等特點。其中,1521億元專項債券快速投向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9大領域1117個項目,著力補短板、強弱項。
直達資金超千億元,對沖基層“三保”壓力。嚴格落實中央要求,當好“過路財神”又不當“甩手掌柜”,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首次下達直達及參照直達管理的資金1107.1億元,不折不扣用在落實“六保”任務等方面,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撬動融資超千億元,對沖實體經濟融資難題。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出臺“財園信貸通”十條新舉措,用好用足“惠農信貸通”、政府引導基金、融資擔保、農業擔保、創業擔保、專項再貸款、PPP等財政金融政策,合計撬動社會資本近2000億元助力實體經濟,有效緩解市場主體融資難題。特別是,疫情期間迅速推出“抗疫擔保貸”“財園信貸通企業復工復產貸”等系列財政金融產品,有力支持企業紓困和發展,助力復工復產大局。